公司動態
機器翻譯,能不能取代真人同聲傳譯工作
來源:會議同傳 發布時間:2023-02-10 09:30:56
回顧機器翻譯和同聲傳譯并存的這幾年,我們不難發現,即便有大數據和云服務的加持,機器也無法取代同傳翻譯這個級別的工作。在日常旅行或是簡單的工作指令發出的環節,可以讓智能技術提升到機器翻譯商用級,但是,在會議中,尤其是多人參與的、有即興演講的主旨演講或是互動對話中,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30年內,機器翻譯絕無可能取代真人翻譯的工作,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。雖然技術足夠成熟且價格合理時,是可能代替護工、保潔員、廚師的,但一般有指向性的工作可以使用機器人,但至少解決大部分工作的智能工具。我們也相信,未來AI在會議服務的這些商務應用一定會到來,只是在翻譯,尤其是高精度翻譯工作中,機器也無能為力。
機器翻譯,能不能取代真人同聲傳譯工作?在這關乎云技術和數據漸進的過程中,同傳設備的租賃公司由to B向to C的延伸或者轉向的過程是順利,而代理銷售同聲傳譯系統的渠道商確無法獲得持續的增量。那么問題產生在服務端,不管是有實物形態的產品還是無實物形態的應用、服務,競爭的維度都將因為客戶不同、需求不同而發生變化。算法、算力固然重要,其他方面也難以忽視。因為同聲傳譯設備的成本和相對小眾的因素,一套國際主流的同傳設備至少需要人民幣60萬元以上,這樣一來,同傳設備租賃行業的競爭門檻其實也不低——至少采購8-10套同聲傳譯系統才能入圈,并且需要技術人員和倉儲配套。相對一般的音視頻租賃供應商,同傳設備出租公司的起點明顯高出一大截,初期投入1500萬-2000萬只是入場券,如果需要成本行業內具備一定服務能力的公司,至少是5000萬以上的硬件采購配置。